死别匡床万景徂,魂痕犹啄白门乌。
绵绵歌哭狞飙散,杳杳楼台冷月孤。
渐挽心肝亲浩劫,独支皮骨出晴湖。
吟人隔世衔杯处,手种孩松拂瓦无。
宗武寄示过金陵旧庐感赋一律次韵酬之。近现代。陈三立。 死别匡床万景徂,魂痕犹啄白门乌。绵绵歌哭狞飙散,杳杳楼台冷月孤。渐挽心肝亲浩劫,独支皮骨出晴湖。吟人隔世衔杯处,手种孩松拂瓦无。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
陈三立。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生辰谢邵广文惠惠仁者寿赋。宋代。张栻。 左弧念当辰,藐此卧岁晚。重云不予荫,敢望滋九畹。南邻有良朋,繁质快瓴建。进道方骎骎,吐辞看衮衮。妙语极吹嘘,至理属关键。嗟予澹泊好,学植自穮蔉。岂能益涓埃,感子意缱绻。昭然隐微中,当念仁岂远。起知妙乾体,实理践坤简。大易乃在我,亘古当一本。期君得真传,永以息邪遁。
松林缭峻岭,百尺森葱青。不知何年种,天矫乱龙形。
浓阴翳修途,当暑有馀清。长风一披拂,时作波涛声。
自容趋藤山路古松皆合抱百馀尺枝叶扶疏行人庇赖为取松明者所刳剔因而摧倾十已六七良可惜也。宋代。李纲。 松林缭峻岭,百尺森葱青。不知何年种,天矫乱龙形。浓阴翳修途,当暑有馀清。长风一披拂,时作波涛声。如何锥刀徒,使争爝火明。伤肤及肌骨,风雨因摧倾。颠倒委榛棘,气象犹峥嵘。行人失庇赖,伫立空凝情。缅想栽培初,爱护如目睛。合抱始毫末,几经霜露零。一日毁有馀,百年养不成。忍使易凋丧,此理真难评。忆昔陶士行,为政有善经。擢禾与移柳,一一纠以刑。既往不及追,将来犹可惩。感动遂成章,庶几知者听。
青绞道中。明代。王弘诲。 径转疑无路,溪迷别有槎。乱山一鸟道,深树几人家。旅食随田舍,村醪趁野花。舆图穷岛屿,黎庶遍桑麻。
白皦春辞。明代。胡汝嘉。 小窗西畔月轮斜,铜博山前散紫霞。宴罢不知春夜促,醉凭红袖看梅花。
和祖择之学士袁州庆丰堂十咏 其七。清代。陈诜。 洗竹遥山出,流泉到曲池。可怜波万顷,黾勉对沦漪。